提高不動產貸款風險權數,是將外部成本內部化的重要手段

TechNews科技新報|2022-03-09 09:00

作者 蔡明芳

為了避免資金流向非實質投資需求者,助長投機炒作的行為進而傷害實體經濟成長的動能,金管會在 2 月 18 日公布「本國銀行辦理不動產抵押貸款適用風險權數」解釋令,提高公司法人購置住宅貸款、自然人購置第三戶(含)以上之購置住宅貸款、餘屋貸款與工業區閒置土地抵押貸款等貸款案件的風險權數,其中商業區的購地貸款與工業區閒置土地貸款的風險權數均大幅提高至 200%,這意謂未來本國銀行要新承做上述貸款時,就必須要更謹慎評估以避免造成銀行資本不足的情況。換言之,銀行未來承做土地與建築相關融資的成本將大幅增加,進而降低資金繼續流向無助提高生產力的活動。

金管會拉高非實質投資或無法提高生產力投資的授信風險權數,顯示在台灣經濟成長率表現甚佳之際,政府仍是相當注意產業風險的變化。事實上,房地產提供許多居住與生產的服務,但房地產市場容易淪為投機炒作的工具,避免房地產市場泡沫化一直是維持一個國家經濟永續成長的重要工作。

以美國金融海嘯與中國恆大集團等地產開發商違約為例,事件成因雖然不盡相同,但兩者均與房地產市場有高度關聯性。由於房地產市場的榮枯與各國金融業的授信放款息息相關,當房地產市場的供給者或需求者的還款能力出現問題,金融市場的不穩定性將大幅提高,進而影響民眾的預期心理,對其他產業也會產生負面衝擊,形成系統性的風險,這是為何政府有必要提早做好風險控管的主要原因。

銀行餘屋貸款增加顯示房地產市場已趨於泡沫化

由於房地產市場一旦出現劇烈波動會對社會帶來極大的負向外部性,因此,金管會藉由提高風險權數將這些外部性內部化到銀行的授信成本中,這樣的機制設計一來可以降低系統性風險,二來可以提醒銀行在對於房地產市場的授信上,除了收益外,應有更全面的風險成本考量,這對於我國銀行以及金融市場的穩定有極大幫助。

值得注意的是,房地產開發商近來開始以大量餘屋來委託銀行籌組企業聯貸案的現象,更凸顯金管會提高購屋與購地風險權數的必要性。餘屋貸款險除了顯示社會資源扭曲錯置,也說明放款業者對於風險控管的要求,僅止於符合主管機關的基本要求以及對於過去風險的認知,忽視「未來」的風險。這是因為,當建築業者提出建築與銷售計畫到金融機構借錢時,金融機構認為計畫可行且風險可控,才進行授信放款。

但是,當建築業者事後累積大量餘屋無法銷售時,若金融業者未檢討其當初的授信信評估就進行餘屋貸款,則顯示金融機構的授信評估政策已有矛盾外,其所抵押的餘屋價值評估是否確實,不無疑問。除了餘屋貸款外,政府近年重視的閒置工業區土地貸款及土地融資期限一再延長撥貸的現象,都是資源錯置且無助於提高生產力的明顯例子。

提高風險權數是矯正市場扭曲而非介入市場

最後,經濟學強調自由競爭與自由放任的前提之一是不存在外部性,若違反此前提,則政府應該要矯正外部性造成的市場扭曲(失靈),就此而言,政府針對資源轉向投機為主的工業區閒置土地與餘屋貸款提出積極的管控措施,就是要減少外部成本以讓市場機制可以運作而非介入市場。政府並非管制房地產市場的價格,而是降低房地產所可能衍生的負向外部成本,這是政府存在的目的。

雖然台灣在金融改革後,銀行的體質健全度大幅提高,但是,風險的管控不應沒有前瞻考量,讓金融業者將餘屋貸款與閒置工業區土地等,與現有經濟情況有所矛盾的因子納入評估未來風險的考量,才可以使得金融體系可以伴隨經濟穩健成長。

Facebook Comments

點閱: 41

加入討論

比較列表

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