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推虛坪改革 建商公會提九大問:恐拉抬房價、都更危老受衝擊

中華民國不動產建築開發公會全聯會25日指出,「法車專有」涉關多項課題,應該先就「九項課題」充分討論、形成共識,再予決定是否修法。否則驟然就人民財產登記制度進行重大改變,恐產生諸多後遺症,建議可先檢討內政部104年10月29日所訂處理停車位合理持分面積規定,以減少制度改置成本以及對建案,特別是都更危老案之重大影響。
九項課題包括第一,眾多共用性質車位,不一定適合當專有;第二,車道在使用上具有共通性,並不僅限汽車停車位專用;第三,停車位不一定為登記標的,甚至不使用車道;第四,專有化以後,「防空避難空間」如何定位;第五,並不是扣掉車格、機電以外空間都是車道;第六,專有化後造成外賣問題,影響居住品質;第七,法車空間並不符合「專有部分」要件;第八,影響都更危老重建;第九,新舊制並存交易市場,拉抬房價。
其中,針對虛坪改革帶來最嚴重的衝擊,恐怕將會加深都更整合不易,建商公會表示,因登記制度改變而將銷坪減少,對於「保證坪數」的合建案,影響履約安定性。若於房屋單價不變的前提下,總售價將往下降,在施作成本不變下,共負比必然上升,將嚴重妨礙都更危老的整合,對於之前「承諾共負比」的公辦都更案,亦將造成衝擊。
至於對房價的影響也不容小覷,建商公會表示,在起造人將本求利,出售標的相同情況下,實無可能因停車位登記方式改變而降低總價出售,在總價不變情形下,因銷坪減少,勢必提高單價。如同一供需圈適用新制個案與舊制個案並存,因新制個案單價提高將拉抬舊制個案單價甚而產生外溢效應,此對房市安定並無助益。
而近年全台房價高漲下,新建案逐漸走向小宅化趨勢,建商公會認為,主因是金融管制、稅制對高價住宅形成融資障礙與稅務負擔,才會導致交易市場之居住面積日趨小宅化,而公設更是支援生活需求,並非虛而無用之空間,故不宜以「虛坪」忽視其對於居住之重要性。
建商公會強調,事實上,「虛坪」一點都不虛於公寓大廈管理條例、建築管理稱為「共用部分」,民法、不動產登記實務則稱「共有部分」,其設置與歸屬事涉消防安全、防災需要、居住品質與財產權保障等重要事項,逕以「虛」字稱之,易蹈民眾錯誤印象。
點閱: 3